90 岁钟南山院士观礼阅兵,忆抗战经历与从医之路

发布于:2025-09-04 阅读:0
9 月 3 日,钟南山院士佩戴“共和国勋章”观礼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他曾撰文回忆儿时抗战经历,逃荒生活艰苦。他投身医学,在非典、新冠疫情中贡献巨大。虽年届九十,仍精力充沛工作,还重视体育精神,激励年轻人。

2025 年 9 月 3 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直播画面中看到。钟南山院士佩戴“共和国勋章”在现场观礼。

钟南山

钟南山出生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父母因他生在南京。便以南京的钟山为他取名。听外婆讲。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日本飞机轰炸南京。他家房子被炸塌。他被埋在土里。外婆拼命将他挖出。他才得以存活。

后来他们逃到贵阳。刚安顿好。日军炮弹又至。那时生活艰难。只有咸菜吃。偶尔有块腐乳就很不错了。贵阳环境恶劣。房间里臭虫、跳蚤多。头发上长着虱子。直到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大家才欢呼雀跃。

这些童年经历。让钟南山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也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从小耳濡目染父亲行医助人。觉得做医生能帮人解决困难、减少痛苦。是个很好的职业。

读高三时。他在运动会上表现出色。400 米项目打破广东省纪录。还获得全国第三名。中央体育学院邀请他当运动员。但他最终决定学医。

钟南山与妻子李少芬的结缘也与体育有关。李少芬是国家篮球队队员。他们在交往中确认了感情。1963 年底新兴力量运动会。女篮夺冠后。相恋 8 年的他们结婚了。

体育精神

1971 年他回到广州工作。35 岁时。父亲的话点醒了他。他开始努力追赶失去的时间。主动到急诊室工作。后来参与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这成了他的人生转折点。

他通过对患者痰液的研究。将慢支炎区分为四种不同病理生理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比常规方法提高 50%。这项研究获得了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43 岁时。他获得公派留学机会。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院。他通过实验证明导师所用数学曲线有一半是错的。赢得了导师和同事的认可。

留学期间。他学会了搞好基本功。遵循父亲的教导。做任何事都要有依据。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他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态度。做出了准确判断。

非典期间。他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稳定了医生队伍和社会秩序。新冠疫情袭来。他鼓励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己也坚守岗位。

如今他已年届九十。但仍保持着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早上 7 点起床。工作到 12 点半。午休后下午 3 点接着工作。晚饭后再工作两小时。11 点睡觉。

他主要搞大查房。参与全国多家医院联合看疑难病。还阅读医学期刊。关注国际新闻。拓宽视野。他也不忘抽空进行体育活动。室内跑步、划船、举重都是他喜欢的项目。

医学贡献

在他这个年纪。他认为主要任务是协调、团结大家完成共同任务。广州国家实验室为年轻人提供了好平台。他觉得自己没什么遗憾了。

钟南山常用父亲“人的一生。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只要留下点什么。你就是没白活”这句话激励自己。他以医生的身份。为社会带来了价值和进步。他的人生无疑是有益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钟南山 抗战经历 从医之路 体育精神 医学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