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出路何在?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4
2025 年多地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如山东 21 所民办本科提档线为本科控制线,广东湛江科技学院缺额超六千。这或因学费高、就业差、专业设置不合理。民办本科需提升教学与就业竞争力,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才能破局。

2025 年高考普通本科录取收尾阶段,民办本科招生遇冷成热点话题。7 月 19 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数据,省内 25 所民办本科高校中,21 所提档线为本科控制线 441 分,首次志愿填报大量缺额,进入征集志愿阶段。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泰山科技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等曾热门的民办本科,出现“压线录取”,部分专业无人问津。

民办本科招生遇冷

这并非山东特例,全国多地民办本科都出现招生难题。2024 年,广东省湛江科技学院报考缺额超 2000 人;湖南多所民办本科,如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医学院等也招生遇冷。

曾经被视为“本科保底”的民办院校,如今为何不受青睐?首先是性价比问题。民办本科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至少 20 万,而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民办本科毕业生起薪普遍低于公办院校,山东省 2023 年应届生平均起薪 3800 - 4000 元,与高学费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企业招聘时明确表示公办本科优先,家庭开始重新考量教育投资回报率,宁愿让孩子复读或读公办专科。

民办本科性价比

其次是含金量问题。部分民办本科专业设置“随波逐流”,扎堆开设小语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含金量存疑。部分民办高校为满足生师比硬性要求,短期内大规模招聘教师,评估后又裁员,教师流动性大影响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上,标榜应用型人才培养,却常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管理也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

再者,公办高校扩招和职业本科崛起挤压了民办本科的生存空间。2025 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再增两万人,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增至 87 所,山东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专业设置更贴近市场需求,就业前景较好。相比之下,部分民办本科专业陈旧,同质化严重。

民办本科出路

面对困境,民办本科院校需寻找出路。在专业设置上,应避免同质化,聚焦特色专业。如浙江某民办学院专注“电竞专业”,与职业战队合作,就业率达 90%。校企合作要落到实处,山东某民办职院与本地医院合作,护理专业学生毕业直接入职,就业率反超公办院校。同时,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此外,民办本科还可通过数字化转型、国际化突围等方式提升竞争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就业市场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输送学生海外实习,引进外籍教授等。

总之,民办本科院校需精准对接区域经济需求,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生存发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民办本科 招生遇冷 教育投资 就业竞争力 专业设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