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冒充骑手当街乞讨诈骗,被依法拘留

发布于:2025-08-01 阅读:1
近日,重庆渝中区两名嫌疑人冒充美团骑手,编造子女重病等事由街头卖惨乞讨诈骗,被警方拘留8日。此类“卖惨式”乞讨透支社会善意,暴露信任危机。美团配合调查,但平台在服装流通等管理上有改进空间,公众面对街头苦难需保持理性。

2025年7月31日晚间消息,美团官方账号“小团有话说”发文,重庆警方曾接到群众举报。在渝中区时代天街商圈附近,有一名男子身穿美团骑手工服跪地,一名女子通过扩音器唱歌吸引人流。两人中间摆有“请救救我的儿子”等字样的立牌,包含子女重病急需手术费等内容,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冒充骑手

公司有关部门配合警方核实信息,发现该男子为杨某某。他2019年曾在湖北宜昌注册成为众包骑手,2023年12月注销账号,此后未在平台跑单。警方调查得知,杨某某的美团骑手工服是今年6月从某电商平台购买,目的是冒充骑手身份线下乞讨骗钱。目前,嫌疑人杨某某、唐某某已被依法治安拘留8日。

外卖骑手群体常奔波于城市街头,承载生计压力。公众对“普通劳动者”容易产生共鸣,嫌疑人就利用这一社会印象,身着骑手工服、编造“为子筹款”故事,降低路人警惕心。

过去街头乞讨多现金交易,如今移动支付普及,二维码收款成主流。捐款者难以核实收款人身份与用途,此案就利用这种信任机制,让诈骗更隐蔽。

此类“卖惨式”街头表演并非个例。各地都有类似事件曝光,有人假扮残疾人士,有人编造亲人病危,还有“专业乞丐”团队。这些行为扰乱公共秩序,透支社会善意与资源。每一次“假悲情”成功,都削弱公众对真实困境的敏感度,埋下怀疑种子,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被忽视。

乞讨诈骗

美团在事件曝光后迅速回应,澄清骑手身份并配合调查,值得肯定。但在骑手工服流通、账号注销后身份管理方面,平台有改进空间。电商平台也应加强对骑手工服等职业服装销售监管,防止被用于非法用途。

面对不断“升级”的街头诈骗方式,城市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要提升应对能力。比如在重点商圈设临时身份核实点,联合平台建立“可疑账号通报机制”等。

这起“冒充骑手街头卖惨”事件,折射出社会信任危机的深层问题。它提醒我们,面对街头“苦难”,要保持善意和理性,学会分辨真假。真正的善意,是建立在事实与责任之上的判断。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冒充骑手 乞讨诈骗 社会信任危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