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降分补录,民办本科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发布于:2025-08-01 阅读:1
各地高考录取中,民办本科院校降分补录引发关注。今年降分幅度加大,原因一是考生、家长认为民办本科性价比低,二是教育部门放开限制。这颠覆传统认知,也让民办本科面临挑战。要摆脱生源危机,需在‘宽进严出’上下功夫,提高办学质量。

2025年各地高考录取进入中后程,民办本科院校降分补录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广东本科第三次征集志愿降36分;陕西民办高校降30分补录;广西本科第四次征集平行志愿,不设报考分数要求。专科线上学生‘捡漏’上本科,网友对此意见不一。

民办本科

其实,本科院校征集志愿(补录)一直存在,但往年降分幅度通常在本科线下20分以内,今年降分幅度明显加大。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考生、家长觉得报考民办本科性价比降低,转而报考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院校学费较高,而考生家庭经济收入下降,更愿意选择学费低、就业前景好的公办高职。有本科线上考生表示,若民办高校学费降一半,自己就愿意报考,但民办大学靠学费维持运转,降低学费不现实。

另一方面,各省教育考试院放开了对补录降分的限制,想让民办本科院校招满学生。以广西为例,理论上考生没上专科线也可能被本科院校录取,这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在传统高考中,批次和批次控制线是维持录取格局的重要工具,‘低一分也不得录取’被视为捍卫高考公平的制度。但用最低录取控制线‘控制’学校招生,实质是教育考试部门为学校招生‘把关’,没有尊重学校的招生权。

降分补录

我国新高考改革要求逐渐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划分,让所有本科院校平等招生。这给学生和高校更大的选择和招生空间,但也给本科院校带来挑战。本科控制线虽限制了学校招生,却确立了学校的‘本科地位’。以往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宁愿招不满也不降分,担心影响地位和来年招生。但如今招生压力大,巨大的计划缺口迫使民办本科不得不降分,可这并非长久之计。

如果民办本科院校不在‘宽进严出’上下工夫,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即使降分录取,也难以摆脱生源危机。少子化影响高等教育招生时,缺乏质量保障与特色的民办高校可能率先受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宽进严出’时代,但高校和社会还没深入思考如何做好‘严出’。很多民办高校对学生培养要求不严格,淘汰率低,降分录取后,其培养质量会遭质疑。

‘宽进严出’也要求考生和家长转变观念,不要只关注录取,要关注被录取后接受的教育。我国社会存在‘民办大学低人一等’的论调,这是片面的。在少子化和教育普及化时代,有质量保障、特色办学的民办大学仍有生存与发展空间,可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选择。如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受到高分生青睐,说明走特色办学的民办大学有很大发展潜力。

转型发展

民办本科院校要摆脱困境,需在多个方面努力。在专业设置上,淘汰同质化严重的专业,转向产业紧缺领域。还可试点‘3 + 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成本控制方面,推行‘共享师资’计划,跨校聘任退休教授降低人力成本;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减少物理空间投入。在品牌营销上,发布《就业质量白皮书》透明化就业数据,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重塑公众认知。

总之,民办本科院校只有不断探索多元化办学,提高办学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民办本科 降分补录 招生困境 教育质量 转型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