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这些谣言你信了吗?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条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了解真相,避免陷入误区,守护健康生活。 8月···
2025-08-30
近日 “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这一话题成功冲上热搜 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好多网友都纷纷表示 一到晚上就会做出莫名其妙的决定 疯狂清空购物车不说 还老是想吃东西。可等到天亮 大脑就像宕机了一样 不禁反问自己 这我买的?这我吃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这种现象被叫做“深夜效应”。白天的时候 大脑会分泌血清素 这种物质有助于维持情感稳定。然而到了深夜 血清素的分泌水平下降 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就会减弱 负面情绪被放大 很容易因情绪波动造成冲动决策。而且 经过一整天长时间的工作和活动 身体与脑力能量大量消耗 自控力变差。到了晚上 大脑的认知资源近乎枯竭 根本没有能力做出全面的分析 决策能力大幅下降。
此外 白天我们被各种社会角色约束 言行都保持着理性。可一到夜里 大家就容易过度关注甚至放大负面感受。这种持续、反复的自我审视会让人在不悦、悲伤中越陷越深 继而做出冲动、失控的选择。就像有人说的 “夜里 当我们的思绪集中在某些问题上时 它们可能会变得黑暗和可怕。但是到了早晨 所有这些又会像梦一样消失。”
而武汉中医专家杨家耀则从中医角度对“深夜智商税”进行了解释。中医认为 “肾藏精 精能生髓 髓能充脑” 脑的功能依赖脑髓的充养 而夜间是肾精藏纳与髓化的关键时段。长期晚睡持续“耗伤肾精” 导致肾精不足以生髓 脑髓渐空 除了认知功能退化外 还会伴随头晕耳鸣、精神不振等症状 加速大脑“老化”进程。
杨家耀主任强调 22时30分入睡是给大脑最好的礼物 是遵循人体生理节律与中医顺时养生原则的科学选择。中医理论有“子午流注”学说 不同的时间段对应着不同脏腑的经络运行和修复。亥时即21时~23时 负责协调所有脏腑功能的三焦经“上班” 给大脑送“气血快递”;子时即23时~凌晨1时 负责藏精气、新陈代谢和排毒的胆经“值班” 给大脑“精气”充电。22时30分入睡可衔接亥、子两时辰的脏腑功能节律 0时30分入睡则错过胆经藏精关键窗口期 易致气血濡养不足、胆气失养 间接引发大脑功能效率下降。
如果你不仅晚上容易冲动 在白天也经常莫名愤怒、烦躁 那可能是身体严重缺觉了。平时出现以下几种表现 其实都是身体释放的“缺觉信号”。一是倒头就睡 经常躺下后5分钟内就入睡 可能存在严重睡眠不足。二是容易健忘 睡眠不足会导致难以形成记忆 逻辑思维不清。三是饥饿感强 睡不够影响瘦素和生长素等激素 增加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四是笨手笨脚 睡眠不足会导致行走不稳、协调性差以及意外频繁发生。五是更易走神 开车时错过公路出口、忘记转弯 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都可能与睡眠不足有关。六是口齿不清 缺觉时 人往往很难有自发性的复杂话语 更容易出现口齿不清、口吃和说话单调等问题。
对于习惯性晚睡人群 杨家耀建议通过渐进式提前15~20分钟入睡、夜间减少蓝光刺激以促进褪黑素分泌、睡前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措施 帮助身体逐步适应规律作息 为大脑健康构建保护屏障。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22时30分安心入睡 毕竟脑子“满电” 无需额外“续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条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了解真相,避免陷入误区,守护健康生活。 8月···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冲动事,如清空购物车、想吃东西等。中医专家表示22时30分入睡有益大脑健康,心理学也解释···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热点话题。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个人养老金领取渠道增加,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等。这些新规将深刻影响你我的···
2025-08-30
近日,写作大咖马伯庸自曝儿子不爱阅读、作文差,无奈送其去作文班,引发网友共鸣。马伯庸作品独特,多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他在历史小说创作上有自己的方法论。···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曝建坟墓,引发居民担忧与网络关注。媒体实地走访,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审批。龙岗区民政局表示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系民间信仰‘伯公···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这些谣言你信了吗?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引热议,专家揭秘深夜“傻事”真相
9月新规来袭,涉及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
写作大咖马伯庸的育儿难题与创作之路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却藏多重风险
电力充足,为何仍要倡导节约用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城市高质量发展,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风波引深思
5岁半小狗捡瓶5年攒下万元,平凡坚持成就不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