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去泡面化”引热议,公共服务如何平衡多方需求?

发布于:2025-08-15 阅读:0
近日,广州东站等高铁站下架泡面引发热议。铁路部门称是为维护环境,但旅客有不同看法。有人觉得影响出行记忆与经济成本,也有人支持提升乘车体验。铁路部门正探索平衡方案,如设专区、改革餐饮等,这场争议反映公共服务需兼顾多方需求。

近日,#高铁去泡面化#话题引爆网络。有网友发现广州东站等高铁站悄悄撤下了泡面,此事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国网友对“高铁泡面”的激烈争论。

高铁站

8月14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访广州东站,发现站内候车厅便利店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已空空如也,取而代之的是捞面、拌面货架。店员均表示已按要求停售泡面,自带泡面借用开水的请求也被拒绝。白云站情况相同,站内商店也无泡面出售。

广州东站回应,原东站普速列车调至其他车站,现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规定,方便面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使旅客享受优质服务,高铁车站不售卖方便面,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其实,广州南站站内商店一直未售方便面,不过周边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可买到。12306官网出行提示餐饮章节也提醒,列车车厢封闭,为创造良好环境,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去泡面化

一直以来,普通列车上泡面是乘客主要食物选择,许多火车站和列车也长期售卖,成为旅行文化一部分。但高铁“去泡面化”政策实施后,舆论迅速分裂。

支持者认为,高铁作为现代化公共空间,应优先保障多数人乘车体验。高铁车厢密闭,泡面气味难散,对气味敏感者是折磨。医学专家指出,高铁新风系统换气少,泡面蒸汽油脂分子易形成气溶胶,可能加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症状。

反对者则强调泡面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五元泡面是学生和务工人员刚需,高铁盒饭价格高,选择泡面是无奈之举。“坐火车吃泡面是几代人的记忆,现在连这点自由都要剥夺?”网友“老火车迷”的评论获2.3万点赞。

广州东站周边便利店泡面销量因站内禁售激增37%,印证“需求未减,只是转移”。中国铁路广州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铁餐饮满意度仅68%,价格高、选择少是主要痛点。

公共服务

为应对争议,铁路部门采取“柔性引导”策略。一方面停售泡面,另一方面推出低气味替代产品并优化餐饮供给。广州南站试点“气味友好专区”,12306平台新增“餐食偏好”选项。

8月15日,广铁集团宣布与连锁餐饮品牌合作,推出15元起“平价热食套餐”,包含酸辣粉、自热米饭等低气味选项,承诺“2元矿泉水、15元盒饭不断供”,并接受旅客监督。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明认为,高铁可借鉴航空餐饮经验,开发“气味指数”分级体系,对不同食物实施差异化管理。

这场“去泡面化”争议,映照出公共服务精细化转型的迫切性。铁路部门在提升环境品质时,应加大平价餐食供给,优化车厢通风系统,探索分区管理模式,在效率、公平与个体尊严间寻求平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铁站 去泡面化 公共服务 旅客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