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景区幼虎咬伤女童,动物卡通化引深思

发布于:2025-09-05 阅读:1
近日,广西一景区“萌虎科普体验馆”内,7岁女童被小老虎咬伤。涉事体验馆已暂停营业,景区协商赔偿。这一事件不仅暴露景区违规经营问题,也反映出家长对猛兽缺乏敬畏,以及社会动物卡通化倾向对人们认知的影响,值得关注。

日前,一名游客带家人在广西一家动物大世界游玩。其7岁女儿在“萌虎科普体验馆”与小老虎互动,即便有饲养员陪同且触摸小老虎可触碰部位,仍被小老虎咬伤右小腿。

幼虎伤人

9月4日消息,涉事“萌虎科普体验馆”已暂停营业。景区正与受伤游客方面协商沟通赔偿事宜。动物被人工喂养,不代表被驯化,对于老虎这类猛兽更是如此。相关景区作为以动物为卖点的地方,理应熟知这一常识。

早在2010年,原国家林业局就发文要求停止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等不当行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明确,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可涉事景区仍推出“摸老虎”互动活动,原因可能是利益驱动。景区想通过业态创新吸引消费者,还为与老虎互动的游客买保险来转嫁风险。但景区不能公然违法,罔顾游客安全。

除了景区,女童家长也有责任。老虎再小也是猛兽,兽性随时可能激发。不少家长缺乏对猛兽的敬畏,容易被年幼猛兽的外形麻痹。小孩对可爱动物缺乏抵抗力,平时多接触动画片,而非动物纪录片。

动物卡通化

一些家长孩子把老虎当“玩具”,与社会动物卡通化倾向有关。动画片里动物多以可爱形象出现,城市商圈、特殊时段,动物也多是“人畜无害”的萌态。网络上也如此,像“三个月东北虎被会功夫的兔子暴揍”视频走红,易让人觉得老虎不可怕。但实际上这是脱敏训练。

要杜绝幼虎伤人事件,动物管理机构要严格执法,制止人与猛兽的危险互动。家长也要提高分辨能力,理性看待动物卡通化。比如亲子时光可以多看看动物纪录片,感受丛林法则的残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虎伤人 动物卡通化 景区责任 家长教育

相关文章